长沙望城区湘江村的钟玉德老人站在宝丰湖面前远眺。
编者按: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部署,这是党中央着眼于推进“四化同步”、城乡一体化发展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同时也是推进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提高广大农民获得感和幸福感、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实现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两年多来,湖南紧密围绕中央决策部署,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全力打造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新时代“鱼米之乡”。
红网时刻记者 李璐 综合报道
湘江村:臭水塘变身旅游景点
走在长沙望城区湘江村宝丰湖(原苦竹湖),空气清新、绿意盎然,村民屋前屋后都有花园、菜园,仿若置身生态公园中。
湘江村,因湘江而得名,位于长沙市望城区大众垸片区湘江大堤沿线,拥有936亩水域面积。近年来,湘江村宝丰湖、彭家湖纳入“五结合”工程项目,通过集中综合整治,已完成湖面水体整治、农户生活污水治理提标改造。
宝丰湖一隅。
整治前的宝丰湖。
“宝丰湖是村里改造的第一个淤塞的臭水塘,以前水都是黑的、臭的。”湘江村党总支书记邓志平介绍,早几年宝丰湖展开清淤工程,还用淤泥就近堆砌了小山,建起了亭楼、小桥、喷泉,修好了沿湖景观道。
两年多下来,宝丰湖的水质已由劣V类提升至III至IV类,部分水域已达到了II类。
环境变好了,焕然一新的村容村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
人工小型湿地池。
一直以来,村内小微水体主要污染源为村民生活污水以及农田农药化肥使用不当造成的水污染,因此治脏治厕,也是湘江村把控水质的重要手段。
在湘江村村民家屋后,隔油池和三级化粪池的标牌映入眼帘。“我们通过把隔油池和三级化粪池的水再排入人工小型湿地池,经过初步净化再排放,能很大程度地降低污染。”邓志平说。
家住宝丰湖附近的钟玉德老人,今年80岁,乐呵呵地说,“我在湖边生活了一辈子,以前这个湖很臭,很脏,村民走路都绕着走。现在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儿子叫我去城里住,我觉得住在这里就很不错。”
大西港村:创新四格过滤模式 减排“截污”
大通湖区创新采用三格化粪池+人工小微湿地(四格式)模式,村容村貌有了新变化。
“厕所革命”关系广大群众生活品质的提升,与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传统农村居民的素质提升息息相关,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
记者一行来到大通湖区千山红镇大西港村,大通湖区委副书记、区长胡国文说,近几年来,大通湖区把农村改厕与大通湖流域水环境治理紧密融合起来抓,科学谋划,创新采用三格化粪池+人工小微湿地(四格式)模式,让新型卫生厕所成为“截污”的重要手段。
大通湖区改厕的主体工程采用玻璃钢三格化粪池方式建设,通过三格化粪池,其他指标都大幅度降低,符合农田灌溉排放标准;但是其出水的磷、氮指标浓度还是没达到标准排放。
而作为大通湖流域水环境治理重点区域,大通湖区尾水排放的磷、氮含量控管必须更加严格。
办法总比问题多。“基于此,我们结合实际,在化粪池的出水口,增设了一个投入仅200元的‘第四格’,即增加一个长80厘米、宽60厘米、深60厘米的小型人工微湿地,从下至上铺设砾石层、细砂层、覆土层,利用美人蕉、铜钱草、香蕉等挺水植物,通过水生植物的根系,吸收部分磷、氮元素后再次沉淀过滤,可以有效减少氮、磷的排放。”胡国文说。
通过“加栏过滤”,达到了“小成本投入、办出大成效”的效果。
2019年,大通湖全区完成农村厕所改造3967户,有效助力了大通湖水环境持续改善。目前全区已有90%以上农村改厕采用四格模式。值得欣慰的是,2019年1—10月,大通湖国控断面水质监测均为V类(其中2019年5月份水质总体评价为Ⅳ类),总磷浓度比上年同期明显下降,其他指标均值在Ⅲ类水以上。
在“三市一区”,2018-2019年已有222个村实施农村生态环境整治“五结合”项目。今年,湖南省发改委还将再投入1亿元,用于在144个村、4个集中连片示范区继续开展“五结合”整治。
排头乡:环境整治新机制 刷新乡村“新颜值”
俯拍排头乡。
初夏时节,走在湘潭县排头乡的村组院落,处处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有人拿着扫把打扫庭院,有人手持火钳捡拾垃圾,还有人拿着编织袋清理杂草杂物……清爽整洁的庭院,错落有致的绿植,蜿蜒的乡间柏油路,交织出一副怡人的美丽乡村新画卷。
为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打好乡村振兴战略第一仗,排头乡创新基层治理机制,通过多级联动、健全机制、信息共享等系列“妙方”,打响了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攻坚战,实现农村人居环境“内外兼修”。
为了开展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排头乡充分利用了自然风貌、建设基础、建筑布局,通过适当景观设计,以修整为主、建设为辅打造3个美丽示范村、30个美丽示范组、300个美丽示范点、3000个美丽庭院,并使其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起到“可复制、可示范、可推广”的效果。
为健全农村环境整治长效机制,排头乡村民也要交“物业费”。
排头乡各村成立了环保理事会,由环保理事会按照村民每户每年60-120元、商店每处每年100-200元的标准,逐户收缴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费用。为了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排头乡采用“以奖代投”的方式激励各村开展收费工作,对规定时间内收缴率达到100%且制度健全、工作开展卓有成效的村给予一定的奖补。
完善建设与管护机制、加强村庄规划管理,建立“一村一档”亮点工程,是排头乡使出的妙招。
“一村一档”亮点工程包含各村基本卫生情况,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环境维护,美丽庭院打造等。建立健全一套完整、详实、实用的村级人居环境信息档案,可以规范村级环境整治工作的开展,更有利于对各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行分类施策、分类指导,实现规范化、信息化、常态化、动态化管理,全面提升排头乡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水平。
无论是生态修复,“厕所革命”,还是常态化管理机制创新,都是为了让农村人居环境更美,更宜居。绿水青山带笑颜,潇湘大地的农村将会越来越美。
来源:红网
作者:李璐
编辑:姜雯婕
本文为三农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