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长沙学院“影观潇湘”团队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来源:红网 作者:谭凤连 肖若男 王恩熙 编辑:李丽璇 2022-07-15 16:02:56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7月14日讯(通讯员 谭凤连 肖若男 王恩熙)自7月1日起,长沙学院马栏山新媒体学院“影观潇湘”实践团队以“三下乡,走四路”为主线,进行了为期八天的实践调研。由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新闻学三个专业组成的“影观潇湘”团队依托专业优势,发挥自身所长,在本次“三下乡”活动中用影像文字的形式记录实践的全过程。

马栏山视频文创园:走视频产业未来之路

7月1日,“影观潇湘”团队前往马栏山视频文创园,参观了解这座视频文创产业基地近几年飞速发展的战略及未来发展规划,感受作为马栏山新媒体学院学生的专业使命。

实践团队在马栏山文创园合影.marked.png

实践团队在马栏山文创园合影。

团队成员通过电话采访了现工作于马栏山视频文创园的周孟杰老师,他说道,“当前影视行业整体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加快了“文化+科技以及多领域跨专业的融合。近几年不稳定的疫情对于媒体行业来说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如何牢牢把握时代脉搏,利用广大平台宣传当今正确的价值导向,促使这个新兴行业飞速发展,是每个新媒体从业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十八洞村:走精准扶贫突围之路

7月2日,“影观潇湘”团队来到“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在此开展为期四天的调研宣传。成员们实地走访村民,调研脱贫后村民生活幸福指数的来源。

“影像潇湘”团队成员做调研.marked.png

“影像潇湘”团队成员做调研。

今年26岁的十八洞村团支部书记施康于2019年年底回乡创业,他建立了十八洞村第一个直播间,带动村民们家中的农产品火热销售。当被“影像潇湘”团队成员问到为什么选择返乡创业,他说:“我的根在这里,心也留恋这里。是家乡把我培养成了一名大学生,我有责任和义务回到家乡尽一份力。”这个干劲十足的年轻人在自己土生土长的家乡尽情地施展自己的抱负,他和所有返乡的年轻人一样,决心要带领十八洞村在致富的道路上创造辉煌。

大学生村官.marked.png

实践团队采访返乡创业的大学生村官施康。

苗族.marked.png

实践团队成员着苗族特色服饰(中)与村民们合影

经过四天的努力,“影像潇湘”团队共收集219份调研报告,八成以上的村民给自己的幸福感打分80分以上,他们认为脱贫攻坚给家乡的环境卫生、医疗条件、道路交通网络等基础设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参观学习之余,团队成员也向数百位不同年龄段的村民分发了共300份反电信诈骗,走街串巷教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谨防电信诈骗。同时,成员们也发放了200份防溺水宣传单,提高家长和孩子的安全意识,进行防溺水安全教育。

防溺水.marked.png

实践团于十八洞村向村民宣传反电信诈骗和防溺水知识。

韶山:走红色伟人思想之路

7月5日,“影观潇湘”团队来到了伟人故里韶山,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湖南党史陈列馆里,现记载着中共韶山支部诞生及带领农民奋斗的历史,成员们参观后纷纷赞叹老一辈革命家坚定倔强的意志力。“影像潇湘”团队来到了毛泽东广场,并怀着敬意向毛泽东铜像敬礼鞠躬。

参观.marked.png

“影观潇湘”团队参观韶山湖南党史陈列馆

岳麓书院:走湖湘历史文化之路

为深入了解湖湘文化,7月8日,“影观潇湘”团队来到了坐落于长沙市岳麓山风景名胜区内的岳麓书院。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在岳麓书院的文化展厅内,成员们观看了介绍岳麓书院古代、近代著名学者人物的短片“楚材斯盛”,短片展现了从岳麓书院走出的无数仁人志士,以天下为己任,在此探讨国家大事,进行思想与理论的碰撞的故事。成员们为此大受触动,并纷纷表示,“湖湘人才济济,灿若星辰,他们留下了经典名作和对后世有指导性意义的思想,值得我们认真研读与思考。”

来源:红网

作者:谭凤连 肖若男 王恩熙

编辑:李丽璇

本文为三农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ny.rednet.cn/content/2022/07/14/1152321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三农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