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邓述东:“三农”战线上的“多面手”

来源:红网 作者:黄海元 编辑:李丽璇 2025-09-01 17:46:08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黄海元 湘潭报道

“爱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爱岗位”是湘潭县射埠镇村民对高级农艺师邓述东最多的评价。三十三载春秋流转,邓述东始终以“服务三农,贡献社会”为己任,立足基层,科技兴农,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农户家中。他用沾着泥土的双手,探索出一条“技术接地气、振兴有章法、帮扶有温度”的乡村振兴路。

邓述东.marked.png

高级农艺师邓述东。

做“接地气”的农技推广标兵

19岁从农校毕业的邓述东,把人生最珍贵的三十三年都献给了农村。

他拒绝过多次提拔机会,始终坚守在田间地头,“五加二”“白加黑”“工作室、试验田、农户家三点一线”是他的工作日常。

“农技推广不能搞‘高大上’,要走‘下里巴人’线路,要让农业技术犹如‘傻瓜’照相机一样,让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这是邓述东常挂在嘴边的话。

“春种水稻千斤粮,秋种蘑菇万元钱”,邓述东探索出纯稻草农田露天种菇新技术,使稻草变废为宝,一亩田可消化10-20亩稻草(低桩收割10亩,高桩收割20亩),亩产蘑菇3000斤左右,亩产值达3万元。

后来,他又盯着湖南的“林下空间”做文章。“以前林下只能长草,现在能长‘钱’。”湖南省森林覆盖率高,油茶、柑橘等种植面积大,他又研发出林下种竹荪技术 —— 不用单独占农田,还能省40%的成本,亩产值最高能到 2 万元。

在推广技术的同时,邓述东还不忘搞“阳春白雪”的研究,这位土生土长的“禾专家”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选育富硒五彩稻获国家金奖;提炼再生稻高产栽培方法,可实现“一亩田种一次收两次养活三个人”的目标。

功夫不负有心人,邓述东得到广泛的认可,2019年12月,邓述东被评为“全国十佳农技推广标兵”,获得“全国农林牧渔业丰收奖个人贡献奖”;2020年5月,中国科协授予“全国优秀基层科协三长”;2022年11月,被评为全国百强“乡土人才”。

当“有办法”的乡村振兴先锋

一亩田,究竟能做什么?湘潭县射埠镇的农田里,乡村振兴带头人邓述东用实践给出了精彩的答卷。

“五包”帮扶,让致富有路可循。邓述东首创“一亩田脱贫”模式,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采取“五包”措施(包种子、包技术、包服务、包回收、包利润),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则通过“集资助弱”精准兜底,这套“组合拳”直接帮扶1547户带上“增收帽”,在全国多地推广,带动10余万人受益。

这份带着泥土芬芳的答卷,先后获原国务院扶贫办“全国产业扶贫典型案例”“全国优秀扶贫案例”,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等7家国际机构评为“全球减贫最佳案例”,为全国的产业扶贫工作探索了一条可示范、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模式。

邓述东踏上了“深耕一亩田”模式的新征程,完善研究、推广、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形成了“技术团队+村集体+农户+公司”的乡村振兴新模式向农村纵深推广,努力挖掘一亩田的最大产值潜能,让一亩田最大限度为农民增产增收。

同时围绕“用好农村四处地,唱好农时四季歌”不断探索,实现“山水田土有产业 春夏秋冬有收获”,在“农业内循环,生产闭合圈”上发力,使“深耕一亩田”成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百宝箱。

从田间试验到国家平台,从单一扶贫到全面振兴,邓述东用行动证明,乡村振兴的路上,只要肯钻研,“一亩田”也能成为托举共同富裕的“大舞台”。

“暖人心”的爱心传递大使

“服务百姓不能只靠技术,还要有颗赤诚的心。”邓述东不仅是农技员,更是困难群众心中的“贴心人”。

十多年来,邓述东的帮扶名单里始终记着46个残疾人家庭的冷暖。从宁远县的聋哑人到韶山市的42个残疾人创业团队,都是他的爱心播种对象。

为了让更多孩子了解农业,邓述东创建“校农合作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学校的空间和学生的课余时间,引导学生观察记录作物生长,切身体会到“粒粒皆辛苦”。 这一模式已在30多所学校落地生根,累计培训学生超30万人次,邓述东被12所学校聘为荣誉校长。

当年为贫困户的产品找销路,他还走遍了全国多地的农贸市场。

2018年,邓述东在贫困户田间指导时意外扭伤右脚,膝关节严重损伤。医生再三叮嘱必须住院治疗。但他放心不下试验田和149户帮扶对象,硬是咬着牙,每天敷着药、瘸着腿下田。常年奔波在田间地头,邓述东对家人难免缺少陪伴,但正是这份“舍小家为大家”的坚守,让他赢得了乡亲们的衷心爱戴。2020他被湖南省文明办授予“湖南好人”,2021年被中央文明办授予“中国好人”。

如今,“一亩田”的故事仍在续写,“振兴路”的脚步愈发铿锵。而邓述东,这位永远扎根沃土的“守望者”,依然坚持奔波在田间地头——因为他知道,只要心贴着心,脚踩着泥,乡村振兴的画卷会在每一个平凡人的坚守中,绘就更温暖的篇章。

来源:红网

作者:黄海元

编辑:李丽璇

本文为三农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ny.rednet.cn/content/646943/83/1524486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三农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