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舒婷(湖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服务中心)
在国家加快构建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体系、全力推进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背景下,原创性创新正以其突破性强、覆盖领域广的鲜明特点,成为激发乡村产业活力、夯实乡村振兴根基的重要引擎。
作为在技术、产业与管理等方面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创造性实践,原创性创新不仅是构建新型生产函数的关键,更是推动科技成果向市场效益和社会价值转化的重要桥梁。与侧重于基础研究的原始性创新不同,原创性创新参与主体更加多元,普通科研人员、企业经营者和一线劳动者均可成为创新主力。它既能在日常生产中孕育突破,也能以产品、技术、商业模式等多种形态落地生根,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实践价值。
我国作为农耕文明源远流长的农业大国,上千项地理标志产品正是乡村原创性创新深厚底蕴的生动体现。当前,在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越来越多的农业经营主体立足本土资源,以原创性创新破解产业发展瓶颈。龙雨百合、新晃中蜂、银山竹业三家企业,正是在品种选育、技术攻关和产品创新方面实现了原创性突破,走出一条产业升级、农民增收与生态友好协同推进的发展新路,成为湖南农业农村原创性创新的典型代表。
龙雨百合:十年育出世界之最,打造全产业链标杆
龙雨百合总经理余小龙带领团队历时十年,专注百合种质资源的收集与杂交创新。全球原生百合共117个品种,其中55个原产于中国,展现出我国在百合资源方面的天然优势。团队远赴国内外广泛收集百合品种,通过跨地域杂交培育优良新品种,目前已拥有原生及杂交百合品种共375个,创下全球百合品种数量之最。
丰富多样的种质资源为产业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龙雨百合正积极推进“龙山世界百合博物园”建设,未来将汇聚全球所有百合品种,打造集观光旅游、种植生产、科研开发为一体的综合平台。通过与高校和科研院所深度合作,企业打通了科普、科研、旅游、加工全产业链条,实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从过去单一的卷丹百合种植,成功转型为全国知名的百合产业综合体,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步提升。
新晃中蜂:三项原创技术突破,引领有机蜂蜜产业升级
新晃中蜂经过持续探索,攻克了多项行业技术难题,实现多项原创性创新。企业推广使用的蜂窝专利蜂箱,荣获两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为中蜂养殖标准化提供了装备支撑;创新推广“蜜仔分离”技术,运用隔板将蜂群划分为产蜜区与繁殖区,实现“取蜜不伤仔”,在提高蜂蜜产量的同时保障蜂群健康发展。
尤为突出的是,企业在全国首创物理防治绵虫和烂仔病技术。通过研究病害发生规律,采用人工干预方式精准调控蜂箱内温湿度,有效抑制病害发生,全程杜绝药物使用,从源头保障蜂蜜无药物残留。这一系列创新不仅提升了蜂蜜产量和蜂农收益,更显著提高了蜂蜜品质,为生产高品质有机蜂蜜、推动中蜂产业规范化发展、助力农民脱贫致富提供了坚实支撑。
银山竹业:“以竹代塑”闯新路,绿色产业促振兴
银山竹业从传统楠竹加工起步,历经多年创新研发,推出原创竹制西餐具系列产品,涵盖竹制餐盘、刀叉、勺子等多类产品。该系列凭借高附加值和绿色环保特性,成功打入日本、欧美等国际市场,呈现供不应求的发展势头。
企业通过产品原创实现三大成效:一是“以竹代塑”,减少塑料污染,践行绿色环保理念;二是带动广大竹农增收致富,将自然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三是凭借原创设计赢得市场与社会认可,为乡村产业多元化和乡村振兴开辟了新路径。
从品种培育到技术攻关,从产品创新到产业融合,龙雨百合、新晃中蜂与银山竹业的实践表明,原创性创新是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的关键力量,也是连接资源禀赋与市场价值的重要纽带。这些企业扎根乡村、结合实际,以贴近现实的创新破解产业发展难题,既激活了本土资源,又带动了农民增收,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了持续动力。展望未来,期待更多农业主体投身原创、勇于探索,让更多创新成果在乡村沃土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续写新的篇章。
来源:红网
作者:彭舒婷
编辑:李丽璇
本文为三农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时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