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美文 | 那山•那人•那小屋

来源:红网 作者:肖青松 编辑:李丽璇 2025-10-11 14:56:33
时刻新闻
—分享—

文/肖青松

走过苍茫人世,总有些事、有些人让你难以忘怀。

记忆中的小屋在雪峰山脉深处的一处半山腰上,小屋前面是陡坡,下行需连蹦带跳;后面亦是陡坡,上行需手脚并用,近乎爬行。

小屋很小,是纯木质结构的江南山区杆栏式建筑,中间是供奉祖先、接待客人的堂屋,两边是卧室。卧室顶上是仅容人勉强直立行走的阁楼,再上面就是瓦顶,春雨淅沥的晚上,卧居阁楼时,能清晰地听到雨打瓦顶的沙沙钝响。

小屋四周的景物层次非常分明,紧挨小屋的是篱落疏疏、四时变幻着色彩的菜园;菜园外围是状如条带的叠叠梯田,梯田的狭处,狭窄到两边田埂可以一步横跨。再外围便是乔木四合、藤蔓摇缀的莽莽林海了。

小屋四周起码三公里内渺无人烟,小屋是那一片莽莽林海中唯一的人间烟火。

站在小屋门口遥望,耸峙的群峰层层前推,高度越推越低,山色由青到蓝,越推越模糊。

天气晴好时,一轮红日从小屋后面的山顶跃出,金色的阳光洒满前方的群山,无雾时,整个山谷空明险峻,晶莹剔透;有雾时,则彩云高蹈,浮光跃金,一派人间仙境,静穆而壮美!

暮色四合时,又是另一番场景。晚去的夕阳会返照小屋所在的山墙,古旧小屋的美感,在满山青翠的映衬、叠叠梯田的簇拥下,境界全出,连屋顶的千层瓦楞都清晰可见。

我去小屋那几年,小屋里有个爷爷,年纪已经八十多岁。爷爷年轻时是十里八乡有名的秀才。

爷爷原本不是山间的原居民。爷爷的祖上是地主,上世纪上半叶为躲避争斗,携妻儿子女来到这山间。小屋就是爷爷所建。

爷爷平时话不多,除了做些力所能及的农活之外,更多的时候是搬个小凳子,在门外的小坪上静坐。很多时候我想去陪爷爷聊天,可每次爷爷都是微笑着示意我坐下,然后就没有别的言语。我所谓的陪聊,更多的是我有一搭没一搭、无话找话地问这问那。次数多了,我觉得我认为的陪聊更多的是对爷爷的打扰。

是的,爷爷有他自己的故事,在他当年的故事里,他与故事中人物的交流,不需要任何解释、不需要太多的话语,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就能心领神会,就像当年灵山法会上,佛祖拈花、迦叶微笑一样。作为后来者的我,隔着重重代沟,是不可能走进爷爷当年的故事的,结果当然只能是默坐了。

爷爷有两子三女。陪爷爷一起住在山里的,是他的大儿子。那是和善孝顺的一家子。

大儿子个子不高,身材略显小,却是个目光敏锐、决断力很强的山里汉子。当年爷爷小儿子刚成年时,老大便觉得两兄弟守着这几亩梯田、窝住在山里终究不是个事,得另外寻找生存的空间。如是找小弟商量,两兄弟得有一个外出另谋生路才好。商量的结果是小弟尚未成家,外出牵挂更小,且万一有个不如意,再回山里,问题也容易解决。

事实证明,当年的决策是对的。我去小屋时,爷爷小儿子早已在山外的城市里事业有成、成家立业了。

其实,身为长子的老大,也并不甘心一辈子窝住在大山里。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还是变卖家中一切值钱的东西,带着妻儿子女到株洲创业。遗憾的是,天不遂人愿,不仅创业失败,自己还在维修厂房里从房顶跌落,脊柱粉碎性骨折,在医院躺了大半年。最终只能带着一家老小回到那莽莽苍苍的大山里生活。

本来就不富有的山里汉子从此家徒四壁一穷二白。这时两个小孩又到了上学的关键时期。那时节,山里读书的气氛并不浓厚,小孩辍学在山里正常不过。但爷爷的大儿子敏锐地认识到只有读书才是最好的出路。因此,在创业失败、一无所有的情况下,硬是靠着借贷,把两个小孩送进了大学之门。

我去小屋时,两个小孩一个已经工作,另一个即将大学毕业。身为长子老大,也已经是年过半百的山里汉子。只是依然勤劳倔强,连头发都是竖立的。

爷爷的其他子女中,我相对熟悉的是小儿子一家。那年春节,小儿子一家翻山越岭回山里陪爷爷过年,刚好我也在。早已习惯于城市生活的一家人,为了多点时间陪陪爷爷,一家人硬是窝住在小屋的阁楼顶上陪了爷爷整整一个春节。

爷爷的大女儿我从未见过,据说是远嫁了。

小女儿据说嫁得并不远,但在我去小屋的几年里,却从未谋面。

能够经常回小屋看望陪伴爷爷的,只有二女儿。

大山里,小屋中,日常生活中的爷爷,除了与大儿子一家的简单交流之外,更多的只能是现实中的寂寞与回忆中的过往。

我似乎明白,爷爷为什么总喜欢去门外小坪上静坐了。因为在那里,可以清楚地看见远处那条蜿蜒回家的山道。冗长寂寞的岁月中,偶尔有一天,会有一个人影,从小路的尽头一步步归来。那可能是爷爷的亲人、是当年在爷爷的羽翼下成长的子女。那也是一束光,会把爷爷苍老的、寂寞的心照亮!

再次听到小屋的消息时,才知道,当年那个门外静坐的爷爷早已魂归佛国。爷爷大儿子一家也已迁往县城。

因为地质和搬迁的原因,当年爷爷辛苦营建的小屋,已复归为那一排陡坡中的一方净土。包括那篱落疏疏的菜园、状如条带的叠叠梯田。

那山,当然是在的,依然在朝日夕阳间晶莹耸翠、空明流丽。

只是不知那高耸坚实的大山,是否也如我一样,在生命的某些间隙中,在思想的天空里,把小屋重现,把爷爷重现。

我倒是情愿,情愿大山有情,守着那地老天荒的岁月,等待着爷爷踏着彩云归来。

来源:红网

作者:肖青松

编辑:李丽璇

本文为三农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ny.rednet.cn/content/646954/55/1534410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三农频道首页